Wednesday, April 14, 2004

 

Sun | M$

Taiwan.CNET上的一篇文章
微軟/昇陽聯手 企業有何好處?

這是最近很轟動的話題
SunM$居然要合作了

讓我不禁覺得這是4/1的新聞...

不知道java跟.net以後會是怎麼樣的一種關係...

以下轉錄自Java週報

焦點新聞> 微軟與昇陽和解並締結廣泛合作協定十年協定建立業界合作新架構


微軟與昇陽大和解並締結廣泛合作協定
十年協定建立業界合作新架構,為客戶降低成本和運算複雜性


微軟公司(Microsoft)和昇陽公司(Sun Microsystems)宣佈建立一項廣泛的科技合
作協定,共同促進雙方產品的相容與互通性,並解決雙方所有未決的訴訟問題。
同時,雙方也針對專利和其他問題達成協議。

Sun董事長兼總執行長Scott McNealy表示:「這項協定開啟昇陽和微軟之間的新
關係,跨出雙方合作的重要一步同時也保障了客戶的選擇權。合作協定將為昇陽
微軟雙方客戶帶來顯著的利益,它將刺激新產品的開發,為希望結合多重廠牌伺
服器產品並且在一個異質運算環境維護天衣無縫般流暢運算能力的客戶,提供了
更多的新選擇。我們期待這個新機會,它為昇陽和微軟未來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基
礎架構。」

Microsoft執行長Steve Ballmer表示:「我們雙方將繼續維持競爭,不過這項協
定建立了一個新的合作基礎,將可以讓雙方客戶享有最大利益。這項協定肯定了
先進研發和智慧財產保護是確保我們業界成長與成功的基礎,它對於昇陽和微軟
而言都象徵著跨出正面的一大步,不過真正的贏家是仰賴我們產品和創新的客戶
與開發者。」

這項協定包含由微軟支付七億美元給昇陽,以解決未決的反托拉斯問題,以及九
億美元解決專利問題。再者,昇陽和微軟已同意相互支付科技權利金,其中微軟
先行支付3億5,000萬美元,而昇陽也將在科技結合到其伺服器產品時支付權利金。

協議內容:


*技術合作:
***********************************************
技術合作協定將允許雙方相互取得以伺服器為基礎的科技,並允
許利用這項資訊開發新伺服器軟體,以建立更好的相容作業能力。初期的合作將以
Windows Server和Windows Client為重點,並且最後將涵蓋其他重要領域,包括電
子郵件和資料庫軟體。例如,大型運算環境的重要單元之一就是用來管理使用者身
分識別、認證與授權的軟體。昇陽和微軟工程師將在這項協定之下合作,讓身分辨
識資訊更容易在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和Sun Java System Identity Server
之間共享,以降低運算環境的複雜性同時提升其安全性。


* 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Program:
***********************************************
昇陽已同意在微軟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Program之下簽立一份Windows桌上作業系統通訊協定授
權書;Communications Protocol Program是微軟依照該公司與美國司法部及18個
州檢察長達成之和解協議與確定判決而建立。

*微軟支援Java:
***********************************************
雙方同意微軟可以繼續為客戶已部署在微軟產品內的
Microsoft Java Virtual Machine提供產品支援。

*昇陽伺服器之Windows認證:
***********************************************
昇陽和微軟宣佈為昇陽的Xeon伺服器提供
Windows認證。再者,以Opteron處理器為基礎的昇陽伺服器也正在進行Windows認證。

*Java和.NET的未來合作:
***********************************************
昇陽和微軟同意協力改善Java和.NET科技之間的技
術合作。

*專利與智慧財產:
***********************************************
雙方已簽定一項廣義的契約,同意不就雙方過去所宣稱的
專利侵權提出訴訟。雙方的協議也為這類契約提供了未來可能的延伸基礎。再者
,雙方也同意展開一項專利相互授權協定的協商。

*法律和解:
***********************************************
雙方和解並終止在美國的訴訟。昇陽對於今天的宣佈也感到滿意,因為它符合該
公司在歐盟對微軟所提之未決訴訟的目標。

由 swanky 發表於 April 14, 2004 01:35 P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